万物之源 —— 米太
By: Shao Ming Liu, Brooklyn, New York, USA
April 2012
COPYRIGHT © 2010, 2011, 2012 by Shao Ming Liu
Editors: Bonnie Hagen, Jerry Ferdinand, Frank Fan
All Rights Reserved.
No part of this paper may be reproduced in any form
without the written permission of the copyright owner.
All inquires should be addressed to:
info@meetherconcept.com
前言
老 刘师傅本来就是老粗一个,几年前看了一套关于宇宙的电视节目 ,观看间就提出了几个问题。首先,能量根本就是没有体积的,既然质能等价,为什么宇宙的起源还要弄个不能解释的奇点出来呢?第二,能量是怎样变成物质的 呢,这个过程是怎样的?第三,夹在质和能之间的三维空间又是什么呢?其实在这些问题刚提出的时候,师傅脑子里就朦胧地有了个端倪。这端倪是来自几十年前师 傅读书所修的数学专业残留下那一点点根深蒂固的基本概念,再加上几十年来跟空调系统打交道中每天都碰到的饱和状态现象。既然这些问题现在都还没有答案,师 傅就决定把这个朦胧的端倪整理出来,于是开始收集资料。由于整理的这些都是全新的概念,所以有必要根据自然规律通过逻辑推理做一些大胆的假设然后找证据给 它支持或者把它推翻。很凑巧地,竟然还真有这种支持的证据让师傅给找着了。本来一两个凑巧是巧合,但要是所有的问题都能凑巧的话就不是巧合了。各位看官读 到(注释)或者(证据)时切莫跳过,请稍留片刻到楼下去把它看了,尤其是里面的网络连接。它们才是本文的精髓,没有它们本文就成了胡说八道的一纸空文。在 这里特别鸣谢那些公开资讯的连接网站。这个概念就象一道通往大自然奥秘的大门,通过它我们可以找到自然界中那些现象用今天的科学无法解析的答案,而且看起 来是那么简单明了。然而,科学是严谨的,要证明一个全新的理论必须经历大量严格的科学检验。老刘师傅才疏学浅老粗一个,只能把这个朦胧的端倪发表出来让各 方面的朋友,各界的专家和精英拍些个板砖,给它个千锤百炼。希望真的可以炼造出一个对人类有用的东东来。
本文提要
大爆炸理论是目前科学界普遍接受的理论,但是它还有很多缺陷:首先它有一个无法解释的奇点,然后它对宇宙未来的归宿不能确定, 而且对宇宙出现前的情况一无所知。更重要的是为什么宇宙会加速膨胀,到底是什么引起的大爆炸也都糊里糊涂。究其原因就是对我们所在的空间没有了解。怎么可 以认定只要一声爆炸,就能端端把一个空间给炸出来呢。本文就是从这里入手,首先根据自然规律弄清楚三维空间的来龙去脉,跟着下来的所有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本文以一种叫“米太”的全新的东西,自然明了地展示了暗能量和暗物质的本来面目,还有万有引力是怎样作用的,真空态和零点能量是怎么回事,以及宇宙的前世 今生。本文用一个简单的四维空间模型展示了什么是反能量,反宇宙以及反时间。本文在为实现常温超导甚至返老还童指明了方向之余还解释了为什么光有波粒二 性,电荷的周围为什么会有磁场,日冕为什么会比太阳的表面热那么多,反物质到底哪里去了等等问题。本文还揭示了生命产生的奥秘。最后指出我们其实是至身于 一个可以有耗不尽的能源,用不完的物质财富于是没有贪婪,完全没有废物,没有污染,人人都没有病痛且长生不老的人间天堂里。
I. 大爆炸与三维空间
宇宙大爆炸理论是源于天体的红移现象。红移现象是这样的:可见光的光谱是红.橙.黄.绿.蓝.青.紫。红光的波长最长,紫光的 波长最短。物体的红移是当你看到这物体发来的光波波长从它实际的波长向红光那边偏移了。即所看到的比实际的波长长了,就显示那光源体是在离你而去。而绝大 多数我们所观察到的天体都有红移,而且离我们越远的天体的红移程度越大,这个红移现象告诉我们宇宙正在膨胀。既然是在不断地膨胀,要是逆着时光往回追溯的 话,宇宙的起源会是一个点。
宇宙的特点是时间和空间,也就是三维几何空间加上时间形成我们这个宇宙。在数学领域里研究的是N维空间,N是任意常数。在这个N维空间里,加多三四 维空间不多,少了三四维空间也不会觉得少。我们都知道三维几何空间是我们所在的空间,二维空间是一个面,一维空间是一条线。零维空间是什么呢?那是一个 点,可以看作是座标上表示零的原点。我们的宇宙是一个无限大的闭合三维空间。闭合空间的概念是这样的:你在地面画一条直线,在这条线上随便找一个点作为原 点,然后把这条线正反方向的两端不断延长。或者说用两架飞机带着这条线的两头分别沿着相反方向以同样的速度飞去。到最后这两架飞机会在地球的另一边相会, 也就是说这条线闭合了。即这个一维空间闭合了。所以我们可以把一个环看作是一个闭合有限一维空间。如果换成是无限空间的话,飞机相会的那一点就是相对于原 点的无穷远点。同一坐标系里相对于原点的无穷远点只有一个,不论正负,也不论是 X,Y,还是 Z 轴。与刚才那个闭合一维空间相应的闭合二维空间就是地球的球面了,两者的原点和无穷远点都是一样的。至于闭合的三维空间我们只能在二维的基础上抽象地理 解。可见生活在三维几何空间里的人只能形象地理解一个开放的三维空间,却可以很好而形象地理解一个有限的闭合二维空间。如果我们要讨论三维以上闭合空间的 话应该先把它换作一个有限闭合二维空间来研究,这样就可以一目了然。
回到大爆炸理论。在宇宙没有出现之前,这里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宇宙是一个零维空间 (注释1), 但那是一点纯能量(也可以叫原始能量)。因为纯能量是没有体积的,也就是说,纯能量不能用三维几何空间表示出来。所以,纯能量是零维空间这个命题在这里成 立。由于这点能量发生了爆炸,即向三维空间方向迅猛扩展,也就是说宇宙的体积在第二秒时比第一秒大,秒这维时间的空间也就出现了。随着这个扩展,能量冷 却,部分能量开始转化为物质。文章就在这“转化”两个字里。要知道任何东西的出现或者产生都有它的过程,从来不会无端端地跑一个什么东东出来。而这个过程 是必须遵循自然规律的,这个自然规律是怎样的呢?
II. 自然规律
为了能很好地理解这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我们先举一个例,是液体的雨点在气体的空气中出现的例子。空气对水份吸收的能力叫相对湿 度 RH (Relative Humidity)。相对湿度越低,这个能力就越强,RH 为零时空气中完全没有水分子。所以其吸水能力最强,周围只要有一点水份就会被这空气吸干。当 RH 增加到百分之一百时,我们说它饱和了,空气就不能再吸水。在 RH 到达百分之一百饱和之前空气中的水分子是气体而不是液体,即此时的水分是空气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就是说水分和空气是一体的。如果因为外在原因,例如气 温降低,使空气里的水分含量高于百分之一百的 RH。那么多出来的那部分水份就会被空气吐出来,成为可见的云雾。这时的云雾就成为独立于空气的物体。云雾越来越多会聚成水滴雨点,落到地上汇成河海。要 是这个时候空气的 RH 由于其他原因(比如温度升高)而降低成了不饱和。空气又会把那些云雾吸收回去,甚至地上的雨水也会被吸干。在这个例子里,云雾出现的本身就是一个从看不见 到越来越厚越重,到水滴雨点到江河大海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水滴积累的大小可以分辨出无数个不同的量。然而在云雾未出现之前,另外还有一个 RH 从零到 100% 的过程,而且在 RH 达到 100% 之前是没有云雾的。
让我们再看看中学时用盐水做实验的一个例子。是固体的盐巴在液体的盐水中出现的例子。一碗蒸溜水完全不含盐份,如果向这碗水里加盐,这碗水就会越来 越咸,也就是说水的含盐量越来越高。一旦饱和,水就不会再吸收盐了,这时你往水里放再多的盐也不会溶化。但是如果你将这些饱和的盐水倒入锅里加热,水含盐 量的饱和状态就会降下来。可以继续溶解盐了,再吸收盐后又会达到一个饱和状态。这时候你要是把这饱和的热盐水倒进一个干净碗里冷却。你会发现碗里慢慢有盐 巴出现,水越凉产生的盐巴就越多,这个时候的盐水还是饱和的。那是因为盐水中含的盐份比饱和还要多,所以固体的盐巴就产生出来了。这里的结论跟刚才空气水 分的结论一样,饱和以后的盐水会把多余的盐巴吐出来,不饱和的盐水会把盐巴吸收掉。
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饱和是理想状态,自然界里的东西都会极力地保持自身的饱和状态以达到平衡和稳定。我们来举最后一个例子,在封闭的制冷系统里面制冷剂 refrigerant 的变化。
压缩机把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然后在系统的高压区域里用风或者水把它的热量吸收。当制冷剂的温度降到它所处于的这个高压力的 饱和点时,便进入了饱和状态,液体开始在气体中出现。让它继续散热,液体所占的比例就会继续增加,其间温度会保持在饱和点不变。这些散发出去以后使气体转 化成液体而保持温度不变的热量叫潜在热量 latent heat。一旦所有气体都液化完毕,液体制冷剂的温度就会离开饱和点继续下降。然后把这些常温高压的液体送进系统的低压区域。在低压区域里制冷剂的饱和点 温度比周围需要冷冻的物体的温度要低得多,于是液体制冷剂在低温低压的饱和状态里通过把周围的热量吸收为自己的潜在热量而气化。直到所有的液体气化完毕, 再由压缩机把这些低压低温气体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然后继续循环。这里的所有变化反应都是物理反应。
III. 米太,真空状态的三维空间
根据以上例子中的自然规律,我们来继续探讨大爆炸。因为爆炸所以纯能量扩展,因为扩展所以纯能量冷却,纯能量冷却质量开始出现。请注意,这个时候还没有物质,只是纯能量里开始含有质量,我们给它个名字叫“纯能量里的相对质度” RM (Relative Mass)。我们把含有相对质度的纯能量叫做“米太” Meether (massilized energy aether)。值得提及的是,RM 为零的米太是纯能量,纯能量没有体积。但米太有,因为它有质量。所以米太是以真空状态 (证据1) 的三维空间出现,宇宙是在米太出现的时候出现的。换句话来说,米太就是宇宙。在这里有必要多唠叨一下,米太就是纯能量转化为物质这个过程中的第一步——首先产生出来的三围空间。有了这真空态的三围空间才有以后物质的三态。当米太的 RM 达到 100% 之后,形成米压。可以这样定义:米太的 RM 在 100% 的时候米压为零。RM 少于 100% 为负米压,负米压吸收物质。RM 高于 100% 是正米压,正米压产 生物质,而且是正反物质成对地产生出来。要了解正反物质的特性,我们可以先看看自然界中有正反性质的东西。就象地球的白天黑夜,磁的南北极,电的正负极。 这些互为正反的东西必须是在同一个系统的相反方面出现,你把它们混到一起就没有正反了。也可以这样理解,如果一对正反粒子是肩并肩或者拉着手出现的话,那 么在它们还没出现之前就已经烟灭在米太之中了。所以正反物质在米太这个系统中出现的姿态肯定不同,这包括方向和地点(在依理直推一节里有更明确的解释)。当宇宙的规模还是有限的时候,大量产生出来的正反物质很快就会碰到一起爆炸而烟灭,烟灭产生的纯能量在加热了周围其他物质的同时也被米太吸收从而稀释了饱和的米太 (证据2)。这样爆炸继续进行,宇宙继续扩展,能量继续冷却使米太饱和而继续产生正反物质,一直到宇宙达到一个相当的规模。相当是多大的规模呢?在我们的物质宇宙里光速是绝对速度。当光也不能轻易从宇宙的一个区域到达另外一个区域的时候,我们的宇宙就可以说是有相当规模了。这时,米太这个系统产生出来的正反物质会以它们各自的姿态互不相干地出现在自己的地盘。
IV. 正反物质的地盘
这些区域又是怎样划分的呢?在一维空间X轴上划分正负区域的话只有原点的两边。在二维空间XY平面上可以划分四个区域:X 正Y正,X负Y负,还有把它们分隔开来的两个区域:X正Y负,X负Y正。而在三维空间XYZ坐标上我们是可以划出八个区域来:X正Y正Z正 和 X负Y负Z负,把这两个纯正负区域分割开来的有六个中间区域就是XYZ的:正正负,正负正,负正正。负负正,负正负,正负负。到这里我们知道正正正和负负 负就是正物质与反物质的地盘。这两个区域有相交点吗?答案是有的,而且有两个。那就是坐标的原点和无穷远点。理论是这样说,但是要形象地理解我们就只有用 一个闭合的二维空间——地球的球面来研究了。假设地球的旋转轴线没偏,是跟阳光垂直的。根据刚才说过,二维空间可以划分四个区域。于是我们就在地球上以北 极点为原点,在上午九点和晚上九点连一条线作X轴,下午三点到凌晨三点也连一条线作Y轴,都以白天方向为正,夜晚方向为负。这样上午九点到下午三点的区域 就是正物质的地盘,以正午十二点为中线,这里阳光灿烂。晚上九点到凌晨三点的区域就是反物质的地盘了,以半夜十二点为中线,这里黑暗宁静。而把它们分隔开 来的那两个区域是以清晨和傍晚六点为中线,在这临界线上,白天跟黑夜的概念都很模糊,就象一块磁石的中间段。再看看它们的相交点—北极的原点和南极的无穷 远点。在这两个点上根本就没有时间的概念,二十四小时都集中在一个点上。所以在那里出现的正反物质不会有分别,其实在这两个点上根本不会有任何物质产生出 来。(请参看四维空间模型一节里的解释)
V. 时间
到现在是时候来讨论一下我们的第四维空间时间了。先让我们回到四维空间的大爆炸原点:(由于这点能量发生爆炸,也就是说宇宙的 体积在第二秒时比第一秒大,秒这维时间的空间也就出现了)。随着这个爆炸,没有质量的纯能量在周围不断地推挤,当有质量的米太扩展到相当规模时,引力会把 宇宙自己拉离四维空间的原点而随着时间的正方向继续扩展着前进。就象小孩子在空气中吹弄肥皂泡泡那样,当泡泡长到一定程度它自己就会把进风口闭合然后飘 走。这边厢原点也不可能歇着,它还是不断地继续它的生产宇宙活动。如果沿着时间往前看,你会看见一个跟着一个由米太组成的闭合三维空间宇宙在不断扩展着前 进直到时间的无穷远点,就像一条宇宙生产线。在这些平衡的宇宙之间充满着的是没有质量的纯能量,正是它们向这些米太宇宙提供不断扩展的补给。换句话说这些 纯能量在不断地转化为米太而融入身边的宇宙。到这里我们看得出来由于纯能量没有体积,所以宇宙这些三维几何空间在四维空间里是不连续的。真正组成四维空间 的是时间和纯能量。那么时间在我们的宇宙里扮演着怎样一个角色呢?我们已经知道无数个平衡宇宙排着队沿着时间的方向不断地扩展运动着前进,在我们前方的我 们叫它未来宇宙,跟在我们后面的我们叫它过去宇宙。这些过去未来宇宙虽然都有同样的经历,但是肯定不会一样。而且每一个宇宙在经历时间的同时在不断地运动 着。我们只能在现在这个宇宙出现,其它任何时间的平衡宇宙里是没有我们的。在四维空间里唯独时间是永恒不动的,我们感觉时间飞逝是因为我们在时间上掠过。 所以应该说时间是宇宙运动的标志(里程碑)。正如电影的胶卷一样,胶卷中的每一格标志着,或者说记录着那一刻宇宙运动的一幅图画。
VI. 米太与设米太
既然时间只是个标志,那么真正对宇宙万物起期限作用的就是米太的运动了。这么说,只要把特定部分的米太进行逆运动,返老还童就可以成为事实。互联网这个系统可以为我们提供网络系统范围内的瞬时通讯,米太这个完美的系统也能给我们提供宇宙范围内不同层面之间的瞬时通讯。这就是为什么一直找不到宇宙中其他智慧生灵用无线电跟我们联系的信号,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用无线电通讯,而我们又不会米太通讯,所以就连不上线了。一旦连上,人类文明会立刻来个特大飞跃。物质从始到终都受着米太的控制,因为物质都是在米太饱和以后由它从无到有产生出来的,当米太不饱和时还会把物质吞掉,利用这一特性进行瞬间移动 (teleportation) 就会成为可能。白洞和黑洞之间也不需要什么虫洞来连接了。认识了米太以后,我们就知道黑洞不会是由于质量太大的崩塌而造成,因为跟宇宙这个米太系统相比,一个黑洞简直就是一颗无穷小粒子。即使有黑洞,那也只是处于负米压状态的不饱和米太在吸收物质。如果一颗恒星被不饱和的米太吸收悼了,它哪里还会有光发出来?到现在我们也明白了白洞就是米压过高的米太在往外喷物质。
米太就是空间,空间包容以及贯穿着世间万物乃至我们的身体,而且垂手可得。所以,研究米太这个工作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学习和掌握米太的特性与规律进而加以利用,我们就可以支配米太,以至支配宇宙。即使只把米太的概念融会到我们现在的知识里,用米太两个字代替真空,今天的科技就会来一个大飞跃。很多超自然的现象会自然了起来,很多不解之谜会马上得到答案。例如米太这个三维空间本身就是暗物质和暗能量 (证据3)。它并非物质却有质量,米太对它自己产生出来的物质都有吸引力,于是米太这个系统自然就成了物质与物质之间的万有引力。就象一位妈妈拉着两个孩子在街上走,如果妈妈是隐形的,你会觉得那两个孩子之间有一种无形的力互相吸引着很是神秘。但要是你能看得见那妈妈的存在,这事情就再自然不过了。米太不是以太,它不是物质,而是运动着的质能混合体。作自然运动的天体物质其实就像风吹云动那样由米太带着运动。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天体都在做一些不可理解的运动。作特殊运动的物质也是由含质量的米太包容着护航,例如一列火车在运动,火车是和它自己占有的空间(米太)一起运动的。这样一来在同一米太中传播的电磁波的速度自然也就不会变 (注释2) 了。其实反过来光速不变原理也证明了物质是和它所占有的空间一起运动的。这意味着当物质刚被产生出来还是无穷小粒子的时候就跟它所占有的空间,也就是它的固有米太分不开了。我们把这种“固有米太”称为“设米太” Set Meether。任何物体都有它的设米太,那就是它自己所占有的空间。这一点也可以从湍流 (证据4) 和声光现象体现出来 (证据5)。从一块石头,到我们的地球,到太阳系,以及银河系等等都拥有它自己的设米太,设米太是米太系统的一部分。宇宙是一个由米太组成的个体,一个个体必须牢固有力地结合在一起,宇宙中每个点的米太都在为这股凝聚力作贡献。这股凝聚力就是我们所说的万有引力。作为米太一分子的设米太也不例外,它代表着它所包容的物体,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地为整个宇宙的牢固结合作着默默的贡献。
真正在四维空间中从无到有产生出来的是纯能量,能量冷却到饱和以后产生米太,米太冷却到饱和以后产生物质。也就是说,纯能量的最低能量级是转化为米太 (证据6),米太的最低能量级是转化为物质。反过来物质的最高能量级是转化为米太,米太的最高能量级是转化为纯能量。米太的饱和状态是跟温度和米压有关,温度和米压是 对立统一的一对活宝。我们都知道压力是数量的结果,同一单位中的数量越多压力就越高。温度是能量的结果,同一单位中的能量越多温度就越高。温度和压力同时 以同样的速度升降虽然有量变,但是饱和状态会保持不变。而两者的同步只要有一点点不协调就会影响这个饱和状态。至于纯能量的温度和压力都是同一样东西,用 什么来衡量纯能量是否饱和呢?不管什么东西,它都会极力地保持自身的平衡及饱和状态,纯能量也不例外。要是纯能量在不饱和的情况下膨胀,结果是更加不饱 和,所以这个事情不会发生。因此饱和以后的纯能量才会膨胀,膨胀的纯能量就一定饱和,而且由它产生的米太也跟着膨胀同时产生物质。收缩的纯能量就一定不饱和,而且它里面的米太也跟着收缩同时吞掉物质。也就是说宇宙膨胀的速度是由四维空间中纯能量增加的速度决定的。物质是由饱和米太从无到有产生出来的,故物质的初始态是无穷小粒子。那么被不饱和的米太吸收的物质也应该是无穷小粒子。所以自由粒子的体积越小就越接近米太,它所显现的能量就越大,自由粒子越大它所显现的能量就越少,不管它周围的温度高低。
VII. 二手能量与乙米太
由于宇宙在不断膨胀,宇宙内的米压有一个增加的趋势。米太吸收纯能量可以稀释自己的 RM 从而减低这个趋势以趋向平衡。所以对于纯能量,米太是多多益善,少少无拘的,这跟在真空中不断冷却的浓盐水有很强的吸水能力是同一个道理,吸収式冷凍機就 是利用这个原理运作的。和正反物质碰撞烟灭所产生的 100% 纯能量相比。核聚变所产生的能量不到 10%,裂变所产生的能量更不到 2%,它们不但不是纯能量而且蕴涵着大量的辐射,以及污染。这些不纯能量对米太来说是病毒,是不会被吸收的。其他那些燃油燃气,烧柴烧煤得来的能量就更不 用说了。所以米太对电磁波之类的辐射能量毫无兴趣,故光可以在宇宙中长途跋涉而不被吸收。这些不纯能量是由物质产生出来的,而且只能依赖含质量的米太或者 物质而存在。一旦质量消失,它就会像海浪失去了海水一样没有了存在的意义,我们给它们一个名字叫“二手能量” 以区别于纯能量(原始能量)。到了楼下我们是这样区分的:二手能量的最高速度是光速,而纯能量的最低速度是无穷大,隔在两者之间的是速度从光速到无限大的 米太。我们所接触和使用的能量都是二手能量,必须且只能留在物质世界里,于是在我们周围就有了能量守恒定律。纯能量是没有任何电磁辐射的,可以理解成没有 辐射和光亮的超热量。但是被纯能量加热了的物质就会产生二手能量。二手能量冷却时也一定有一个 RM 的过程,这些拥有 RM 的二手能量我们叫它乙米太ImMeether (impure-meether)。由于乙米太和米太的不相溶性,乙米太只能在产生过程中自成系统 (证据7)。而这个系统就会产生出正负粒子来 (证据8)。 太阳的核聚变所产生的二手能量冷却时也产生了一个乙米太系统,这个系统跟太阳的设米太互不干涉地共存。当太阳内部的温度升高时设米太的温度也跟着上升。米 太的温度升高 RM 就会下降,RM 下降就会吸收物质,首先被吸收的肯定是颗粒最小同时能量最高的无穷小粒子,就等于给正在上升的温度降温。当太阳内部的温度下降的时候,乙米太在二手能量中 出现,两个米太系统的温度也跟着下降。温度的下降会使饱和米太把粒子吐出来,属于米太系统的设米太在正物质地盘这里只产生正无穷小粒子(因为在它温度升高 时吸收的都是正无穷小粒子)。乙米太却会在太阳这个自成的系统里面产生出正负粒子来。正负粒子烟灭而产生出来的是绕过了整个米太过程的纯能量,它恰好给正 在下降的温度加温。原来米太是这样控制太阳的活动而使其反应得以缓冲以达到平稳的效果。整个太阳温度下降最快最多的地方就是太阳的表面,所以太阳周围的日 冕 (证据9) 是正负粒子出现最多的地方。也是它们碰撞烟灭后化成只有热量没有光亮的纯能量,而且在给其它粒子加热的同时融入并稀释了米太 (证据2) 的地方。太阳放射出去的光芒是二手能量不会被米太吸收,但是会被途中碰上的物质吸收而转成热能,这些热能又以再低能级的电磁波形式散发出去,然后被更低能 量的物质吸收。这样一直散发下去,不管有否碰上物质,这些电磁波最终都会在米太中被消耗掉,就象滔天巨浪的能量被海水消耗掉一样 (证据10)。 这整个过程保持了区域温度的稳定从而极大程度地减慢了物质微粒在这个较亮区域的产生,好把资源节省下来留给更加黑暗且寒冷的区域以达到宇宙平衡的效果。太 阳的质量本来就是从它周围的区域吸积而来的。这些区域的物质被不断吸走,在太阳发光之前米太会不断在这里产生新的物质来填补那些空缺。当太阳发光以后,这 些区域得到温暖,米压降了下来,米太就不需要继续在这里产生新的物质。原来这就是电磁波在宇宙中的真正作用之一,把区域资源充足的信息传播出去以保持宇宙 的平衡。
VIII. 物质与米太之间的相互转化与运动
自由粒子显示的二手能量包括温度(热能)和相对于它周围空间的速度(动能)。我们首先探讨一下热能,物体中自由的无穷小粒子数量越少显现的能量就越小温度就越低,自由无穷小粒子数越多温度就越高。当这些高能量的无穷小粒子再继续分成更小而达到零的时候粒子消失即转化成了米太。核裂变就是在连锁反应中一下子把许多这些无穷小粒子轰(解放)了出来。任何区域中只要有物质存在就会有自由无穷小粒子,区域的米太就饱和,不论温度高低。在米太饱和的平衡稳定环境里,米太中纯能量比例的减少(温度下降或米压增加)会导致粒子均匀的出现。纯能量比例的增加(温度上升或米压减少)则会导致粒子的消失。由于宇宙不断扩展即米压不断增加及能量不断冷却,于是在我们这里这个正物质地盘就会不断地有正粒子产生出来 (证据11)。粒子的质量比高于周围的米太,在米太中粒子会互相吸积到一块释放掉身上的二手能量 (注释3) 后成为较大的设米太及其物体。这样继续进行下去的话牵涉的范围会越来越广,组成的物体也越来越大以至成为宏观的天体。组织起来的设米太起的是维护本物体稳定的作用,俨然此物体的衙门层层管理着这个物体内的所有大小粒子 (证据11a)。物体自身所受的各种无形的自然力都是出自其设米太的作用,包括惯性力,离心力,核力,与万有引力等等。物体的米压和温度决定这个作用力的大小,米压越高或者温度越低,作用力就越大。我们已经知道低温超导的出现是当导体的温度接近绝对零度时发生的。当然这个临界温度跟不同种类导体本身的米压不同而异,这个时候米太对导体的作用力大到可以将它里面的粒子掐得严严实实而且排得整整齐齐从而挤出一道让电荷畅通无阻的高速公路。如果能够做到在保持室温不变的情况下只升高导体之米压的话,此作用力一样能把导体内的粒子掐得严严实实而且排得整整齐齐从而挤出一道让电荷畅通无阻的高速公路来,使此导体成为室温下的超导体。米太有这个能力是因为它是从纯能量冷却而来的空间,空间必须保持稳定。要跟它抗衡就必须减少其米压或者增加其能量以至把设米太的 RM 降低,便可以减低以至消除设米太的作用力。如果能够做到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只降低米压的话,你会看到在室温下固体液化,液体气化,物质失重以至消失 (证据12)。不过在正时间里最自然的方法还是把能量恢复,也就是说需要输入能量。例如加热可以把固体熔为液体再加热把液体化成气体,气体变成等离子体,继续加热使粒子越分越小。与此同时,米太的 RM 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成了不饱和,于是粒子就自然地转化为米太(被吸收)了。一旦温度下降,粒子又会重新被产生出来,前后的总质量不会变。可见高温区域的饱和米太空间的质量比低温区域的饱和米太空间的质量要高,至于低温区域的不饱和米太空间的质量就更不用说了。光束在这些不同区域经过的速度肯定不同,所以有重力透镜的现象。这其实跟海市蜃楼是一样的道理,只是海市蜃楼中光的媒质增加了空气,所以来得更加夸张。
我们再来探讨一下动能。由于我们观察到光速是物质世界的极限速度,所以物质刚被米太产生出来的状态会是一束以光速作运动的无穷小粒子。当其中部分无穷小粒子互相结合成为更大的粒子它的速度就会减慢同时释放出二手能量 (注释3),于是粒子越大它的速度就越慢所显示的能量就越低。反过来,如果用能量对一粒重子加速至接近光速,它就会成为一束较小的粒子。当其速度达到光速时,它就是一束无穷小粒子。要是再给它增加能量以达到加速,它就会转化成米太消失了。也就是说,光速是粒子的最高极限速度的同时也是米太的最低极限速度。于是米太的运动速度越高,它的 RM 就越低,当 RM 为零时其速度就是“无限大”。如此类推,饱和纯能量的最低速度是”无限大”,不饱和纯能量的最高速度就是“高阶无限大”了。这一点容易理解,因为 RM 为零的米太是纯能量,纯能量是可以在时间上来去自如的(请参看正与反一节的解释),即宇宙里的速度对纯能量来说没意义 (注释4)。这意味着如果用纯能量来传递信息,我们不但可以做宇宙范围的瞬时通讯,还可以把讯息发到过去未来甚至反时间那边去。
IX. 基本元素与无穷小粒子
如果外维空间的智慧生灵要来研究我们这个宇宙的话,三维空间和时间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当他们进入了这个无限大的宇宙 之后便开始逐层深入研究。探索了很多层面到达一定深度以后,他们进入了一个层面。展现在面前的物质是超星系团,星系团。这些物质的结构是松散的,因为它们 和所占的空间(设米太)都只是随便地吸积到一块,绝大部分互相之间还没有沾到边。但是组成这些物质的基本元素——各种星系的结构就坚实 多了。当进入下一个层面,打开各种星系却发现,星系的结构也是松散的。而组成星系的基本元素,各种星球的结构又显得特别坚实。因为组成这些基本元素的子元 素,也就是星球里面的那些物质所占的空间是连结在一起的。于是他们又把研究深入到下一个层面,又发现原来这些子元素物质不论是气体,液体还是固体,以这个 层面的角度(我们说的微观)去观察,它们的原子结构还是空洞的,跟之前研究过的那些高层面的结构没有什么分别。而组成这些物质的基本元素——各种原子核的 结构在这里又显得特别的坚实。那是因为在这个层面看核内核子的空间并不是以普通的形式凑合起来,而是以更紧密的距离融合到了一块。当然它们的空间也融合在 了一块。这些基本元素所处的位置就由它所在的空间设定了,就是被设米太固定在那里了。这样不论外力要把它往哪个方向推拉,它的设米太空间都会产生一个反作用力使其恢复原位。这个设定的距离越近作用力越大。而且根据米太的特性,越冷却即能量越低,米太的 RM 的饱和度就越高,米压就 越大,于是对物质作用的力度就越大。太阳系里面的行星是这样,水是这样,空气是这样,分子里面的原子是这样,原子核里面的夸克也是这样。了解了这点后,这 些外维空间的智慧生灵会把研究再深入到下一个层面,在以后探索的那些层面的基本元素里还会不断找到更强的作用力。原则上物质被冷却中的饱和米太产 生出来的初始状太是无穷小的,所以这个研究会无穷地进行下去。对于这些宇宙的外来客来说,无限的三维几何空间和时间根本不是一回事,要征服它跟我们翻几页 书所花的工夫差不多,所以他们可以轻松地进行下去。但是我们人类没有这点优惠,不可能照做。不过,只要掌握了物质被产生与吸收的程序和步骤。我们就可以令米太产生出我们需要的东西来。同时把我们不喜欢的东西(如污染,垃圾,病毒等)给吸收回去。
X. 正与反
以上我们一直探讨的四维空间里的时间和纯能量都是正的,这还不完整,有正就有反。那么反能量和反时间以至反宇宙是什么呢?从理 论上说,在原点的另一面,就是负时间的那一边,反宇宙也是排着队一个接一个地产生及不断地向反时间方向扩展着前进直到无穷远点。如果将反时间倒流,使它与 我们所在的正时间流向一致。那么在我们这边看,它们在那边是一个接一个地缩小到原点消失然后在我们这边重生。到了我们这边宇宙们就一个接一个地扩展着走向 时间的无穷远点。其实反之亦然。要注意的是在闭合四维空间里正负两个无穷远点其实是同一点,也就是在四维空间内跟原点对称的唯一一点。如果我们有幸站在第 五维空间上看这个四维空间,看到的是一个个三维空间宇宙排着队,在纯能量的海洋中沿着时间的方向巡回游行。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直到无穷,再从大到小,从 小到无,周而复始。隔在宇宙和宇宙之间的纯能量虽然没有体积,但是它在时间上占了位置。所以纯能量可以在连续的第四维空间时间上的过去未来之间穿梭自如。 而一个个三维空间宇宙之间并不连续,也就是说宇宙里的物质不可能超越纯能量这道鸿沟跑到过去或者未来这些邻近的平衡宇宙里去。( 理由有二:第一,宇宙是无边的闭合空间,物质根本出不去。第二,即使出去了,也会立刻被 RM 为零的纯能量给吸收掉 )但是各宇宙有两个共同的交汇点。
XI. 四维空间模型
让我们来做一个四维空间的模型。这次还是以一个闭合的二维空间—地球球面来代替这个四维空间。清晨六点,大地天刚亮。白天的温 暖把刚从黑夜苏醒过来的平静空气卷起了一个平衡地面,沿着经度连接南北极的长条空气旋涡。跟着又出来第二个,然后第三个,第四个这样不断地产生出来。都随 着时间翻滚下去。从 6:00AM 到 7:00AM 到 8:00AM…因为那是白天,光明而温暖的空气让它们越滚越大。一直长到下午6点,此时天开始转黑,增长停止。旋风开始逆运转,滚到晚上那边去了。黑暗而 寒冷的空气使旋风慢慢收缩,一直收缩到早上6点,刚好消失。才恢复平静的那一刻又接触到了白天那光明而温暖的空气便又开始翻卷起来。就这样空气旋涡们不停 地一个跟一个的绕着地球转,白天从小到大,晚上从大到小,周而复始。你要是驾驶一架比地球自转还快的飞机,从早上6点的时候出发,向着地球自转的反方向朝 黑暗那边飞行。你会看到无数个空气旋涡一个比一个大,向着黑暗而寒冷的天边连绵不断,这跟你向白天方向飞行所看到的情形是一样的。这就是一个完整的四维空 间模型了。在这个模型里,旋风的风眼跟旋风一样大,整个旋风就只是它的一张皮 (注释5)。每个旋风皮就是一个由米太组 成的闭合三维空间宇宙,旋风里面和外面的空气都是纯能量。在白天不断增加的纯能量我们叫它正能量,在晚上不断减少的纯能量我们叫它负能量。6:00AM 是大爆炸的原点,6:00PM 是时间的无穷远点。白天那光明而温暖的大气层是正能量和里面的那些平衡正宇宙。晚上那边黑暗而寒冷的大气层是反能量和里面的那些平衡反宇宙。正反宇宙都是米太,米太是 纯能量银行。白天的赤道是正时间,晚上的赤道是反时间。南北两个极点都同时感受到二十四个小时,时间在这两点上没意义。我们可以叫这两点做时间的极点,所 有的平衡宇宙都在时间的极点相交。由于整个四维空间都围着这两个极点转,而且每个宇宙也绕着这两个点自转,离心力会把极点的质量往回甩。于是这两点的 RM 一定少于 100% 所以不但不会有任何物质出现,而且只要物质靠近就会被吸收掉。
XII. 爆炸,膨胀与收缩
到现在我们明白了,原来我们的宇宙只是四维空间里无数个宇宙中的一个。宇宙有始有终,但是时间不断。上面大爆炸的逻辑是这样 的:由于一个奇点发生爆炸,所以 4D 空间扩展,因为 4D 空间扩展所以纯能量冷却,纯能量冷却物质开始出现。原来这段话应该这样说:由于原始能量的出现及不断增加,饱和继而膨胀,冷却产生米太,米太这个三维空间 也随之不断增加及膨胀。饱和的米太继续冷却而产生物质 (证据13)。 米太就是宇宙,所以宇宙就不断扩展。这个扩展一直是渐进的,并没有什么瞬间的爆炸。有的只能是在宇宙还小的时候当米太的相对质度高于 100% RM 后产生出来的正反物质相互碰撞而爆炸烟灭的现象。当宇宙扩展到正反物质无法接触的规模时,爆炸结束,接下来是宇宙一段漫长的黑暗岁月 (证据14)。 直到均匀的粒子吸积成第一颗恒星,才由二手能量给宇宙再次带来光明。一旦宇宙到达时间的无穷远点,膨胀停止。然后慢慢地进入反时间,此时由于纯能量不断减 少而趋向不饱和,这些不饱和的纯能量令宇宙中米太的 RM 不断下降。并且不断吸收正反物质直到全部化掉。宇宙也不断收缩,到最后,二手能量就会象海浪没有了水一样随米太一起消失了。剩下的那么一点原始能量也会在 进入正时间之前平静地消逝。
XIII. 宝藏
这个四维空间原来是高维空间的一个纯能量存储库。纯能量经由正时间这边存入,从反时间那边取出。原来我们是身处于一个用不完的 宝藏里,其实我们自己就是这些宝藏中的一部分。但这批宝藏不是属于我们的,为了生存我们利用一点点可以理解。但是千万不能贪婪,挥霍,浪费,更加不能搞破 坏,否则会惹来灭顶之灾。人们的勾心斗角,偷讹拐骗,尔虞我诈,大打出手,掠夺抢劫,杀人放火,以至挑起战争,为的是两个字:拥有。要拥有是因为缺乏。不 缺乏的话自然就人到无求品自高。世人都成高人的话,我们这个世界就成了人间天堂。
XIV. 一些零碎的依理直推
俗语有云,万事起头难,何况这是个全新的概念。师傅就胡乱地弄一些起头,仅供参考。
月亮
由于米太是不断运动的,所有自由运动的物体包括星体都应该自转。那为什么在地面看月亮它不自转呢?其实很简单,因为月亮是从地球分离出去的,但是它跑不掉,仍然在地球的设米太控制之中。所以月亮是跟随着地球旋转。一旦月亮逃离地球设米太的控制,它就肯定会自转起来。
交叉作用
我们已经讨论过,光速是物质的最高速度,它也是米太到了饱和状态后才能降到的最低速度。即光速是米太和物质的临界速度。米太的最高速度是“无限大”,理由是米太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环游整个无限大的米太系统—宇宙。这个“无限大”的速度也是纯能量处于饱和状态的速度,即纯能量的最低速度。也就是说“无限大”速度是纯能量和米太的临界速度。不饱和的纯能量的最高速度是“无限大平方”,理由是纯能量可以环游整个包含着无限多个宇宙的四维空间 (注释6)。
当宇宙空间里两束饱和的米太A和B以光速从不同方向同时经过一个点的时候。在交点处由于米压骤然升高会产生大量的物质,这些物质一出现就因为身上的质量而受到万有引力和离心力的共同作用形成在AB面上一个同步的旋转盘状体。离心力会把其中高米压低能量的物质甩到盘体的外层,而将低米压高能量的东西留在中心处。至于其间产生的二手能量由于没有质量而不受万有引力和离心力的束缚,可以四面八方自由喷射出去,轴心这一条往外最近而且全无阻碍的捷径当然就喷射得最猛烈了。形成一个壮观的三围现象,这正是我们所观察到的所谓“吸积盘喷射” (证据15)。 A与B掠过以后喷射结束,留下一个旋转的盘状物,由于引力和离心力的继续作用,中心点的 RM 会降到最低。如果这个AB夹角是180度,即迎头相撞的话,相撞点的米压会骤升到产生可以存在于纯米太禁区中的高压物质粒子。即这些粒子可以短暂存在于 RM 少于 100% 的米太之中,以及拥有超光速。若一股纯能量经过宇宙的时候撞上了物质,会把这物质化成米太同时放出大量的二手能量。
同样道理,在四维空间里两束饱和的纯能量以“无限大”的速度从不同方向同时经过一个点时,也会形成一个跟吸积盘喷射类似的米太三围空间,这就是初生 小宇宙。所不同的是吸积盘的东西可以往外喷,但是小宇宙不能。因为小宇宙外面没有可以容纳它的三围空间,也就是说它没有外面,是一个闭合空间,如果米太继续增加的话小宇宙只能膨胀。之后只要再有另外一束饱和的纯能量以“无限大”的速度穿过它,减慢了速度的那部分就产生了质量成为米太而留在宇宙里。还是以一个球面代替宇宙来研究的话,在这束原始能量进入宇宙的入射点产生出来的“入射米太”和在这束原始能量穿越宇宙后离开的出射点所产生出来的“出射米太”无论性质,方向都相反但其量相等。这两股相反而等量的米太饱和后产生出来的粒子就自然地成了正反粒子。由于宇宙外面没有米太,所以它只能在自己的这个米太系统里(我们在上面讨论的球面上)运动,故宇宙是米太的闭合三围空间。要逃离这个闭合空间只有两个方法,一是由不饱和的原始能量进来把米太加速到无限大成为纯能量出去。二是正反粒子碰到一起还原成纯能量出去。而乙米太是一个自成的闭合系统,它们自己是不可能跑到系统外面去的,但是它们产生的粒子可以出去。在系统里往外运动和往内运动的乙米太等量,所以它们在冷却过程中产生出来的正负粒子等量。
生命起源
如此说来,球状闪电就是交叉雷弄出来的乙米太系统了。雷电这种二手能量是从超高温迅速冷却的,单个雷电也许能量不够,但是交叉雷的交点处就可能产生乙米太。不过雷电过后这些乙米太就没戏了,虽然空中充满二手能量,但是它们并不饱和,所以它的补给就断了。如果有几个球状闪电聚集在一起再遭雷电轰击而成为一种米压特高的乙米太就可以令不饱和的二手能量在经过它时速度及温度锐减成乙米太,也就是说可以吸收不饱和的二手能量使自身增长。它所产生出来的物质也会具有同样的特性,即其设米太有超高的米压。这种特殊的乙米太就是生命之母,我们给她个名字叫“母仪米太”。当母仪米太遇到适合的环境,生命就会出现。
在正物质地盘里母仪米太产生出来的正反粒子中,反粒子马上就碰上等候多时的正粒子烟灭掉。剩下的新生正无穷小粒子由于其设米太的米压超高,会吸收周围的二手能量而让自己增长。我们叫它“初太生命”,它的增长是最初级的也是不能长久的。因为随着不饱和的二手能量被吸收进来它的米压会不断降低,一直降到零时就不能再吸收二手能量了, 于是增长停止,这个生命就走向结束。生命要得到延续,在此之前即其米压还很高的时候就必须把那些吸收进来的不饱和二手能量浓缩至饱和后以乙米太的形式储存起来,到需要时再以饱和能量的形式释放出去。因此生命能是饱和的二手能量。在生物中都包含着一个乙米太系统。水是很好的二手能量吸收和储存剂。在有水的环境中,生命的形成在其设米太与乙米太的共同作用下成了有的放矢的程序,而不是出现的概率基本为零的随机事件 (证据16)。进化到一定程度光靠吸收普通二手能量已经不能满足其需要了,必须吸收较低级的生命才能完成这个进化程序。这个时候不可多得的原始母仪米太已经不复存在,为了生命能够延续下去,较低级的生命必须为完成这个使命而献身。这,就是欲望与母爱的源泉。
人体
以我们的人体为例,我们身体的设米太的米压比周围的无机物的米压要高得多,所以“哈奇森效应” (证据12) 对人体没作用。而这个米压的高低决定了这个人体的寿命,米压越低离死亡就越近。不饱和的二手能量融入人体的量越多,米压下降的幅度就越大,所以生活在热带的人比生活在寒带的人的寿命要短。由于越低级越年轻的生命就越靠近“初太生命”,其设米太的米压就越高。一个人年少时米压很高需要吸收二手能量来帮助长个,所以头发是深色的好吸收阳光。到年纪大了米压降低不能再吸收阳光了,头发就会变白以将阳光反射回去,或者就干脆把头发脱掉。人体中还存在着一个乙米太,所以球状闪电虽然可以穿墙走壁,却不能穿过人体。这个乙米太是在人体吸收不饱和的二手能量而令其饱和过程中形成的,因为有设米太的支持它才可以继续存在。这个乙米太同时也起着保护设米太的作用,它把吸收进来的二手能量存起来,到需要的时候再释放出去,从而保持人体的活力。所以这个乙米太的平衡状态决定了人体的健康状况。人体中的乙米太和设米太是相互依赖着共存的 (证据17),其中一个出了问题,另外那个也不能独善其身。人的精神面貌反映出他的设米太米压的平衡状况,不平衡的话脑筋就会困还会导致生病,就需要睡眠来调节其平衡,这米压低了眼就花了。人的健康和体力状况展现了他的乙米太的平衡状况,一旦失去平衡就会疲倦以至患疾,必须以休息来恢复平衡。原来中医理论的物理根本就这么简单。生命体内的乙米太系统是从外到里产生出来的。而球状闪电以及太阳体内的乙米太系统却是从里到外产生出来的,所以生命体内的乙米太可以看作是反乙米太。
再看人体器官的所在位置,站在地球上的人是属于地球设米太所管辖,因为二手能量包括人体内的能量都是反地心吸力往上升的。需要能量最多的器官是不断 活动的心和肺,肺部就象一把张开的伞在胸腔的顶部把升上来的二手能量全部吸收下来与位于它中间的心脏共享。置于心肺之上的脑袋是人的精神所在,也就是设米 太的中枢。维持它的补给是经过心肺消化后传上来的饱和二手能量,如果是不饱和的话会令设米太的米压锐减。所以当你发烧的时候躺下会舒服得多,因为体内的二 手能量不需要经过心肺就从肚皮上往外散掉了。当你着了凉,肺寒气紧需要吸收体内能量的时候躺下却会喘得更厉害。而位于腹腔最底部的排泄与生殖系统是能量最 少的也就是米压最高的地方,所以经过吸收掉可能吸收的能量后那些生命遗留下来的有机物从这里排出。与异性在这里交叉结合产生出来的小生命的米压就超高。
原来人体器官的排列是如此的有条不紊,难怪地球上只有站立起来了的人类才有足够的智慧创造文明。
我们的灵魂
到这里应该谈一下我们的灵魂了。根据以前的推理,我们的灵魂就是我们的设米太。当它的米压降到零时,就丧失了管辖这个身体的能力于是生命结束,乙米太也会随身体的消失而消失。(注释7) 但这并不意味灵魂也结束,因为这个设米太它还有RM,而且是100%。这正是我们周围空间所处于的状态,于是它就融入了周围的当地设米太。之后它必须停留 在当地(例如房屋内)才能保持自身的完整。这时要是周围的环境起了一些变化,例如转寒凉(阴森)了。它的RM会稍微超过100%,于是隐约显露些影子来也 不足为奇。若此灵魂要脱离这个当地设米太,它必须把自己的RM降低,就是说要把自己的一部分给舍弃掉。离开越远跑得越快RM就越低,所剩就越少,到离开这 个宇宙时便魂飞魄散了。所到之处被舍弃掉的那些部分就成了“离魂游魄”留在当地。这,就是我们灵魂的去处,那我们灵魂的出处又如何呢?
之前 我们已经提过,是父母的交叉作用所产生超高米压的新生命才有了我们。所以组成我们灵魂的基本是来自父母的遗传。由于拥有超高米压所以我们的身体就不断吸收 二手能量而迅速增长。尤其是在妈妈肚子里的十个月增长最快,按比例吸收的二手能量最多同时招纳的“离魂游魄”也最多,这就是胎教。之后一直到成人这段长身 体的过程都会吸收周围的“离魂游魄”来巩固我们的灵魂。难怪我们的灵魂跟我们成长的环境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在特定环境里我们的灵魂能够有多长的时间进行巩 固、我们的身体能长多高多大完全是由最初我们米压的高度决定。原来在相同的环境,离母仪米太和原始生命出现的时间比我们近了几百万年的恐龙的出现与消失, 在大自然的程序中早就注定了。于是我们也可以推断顺其自然的发展下去几百万年以后地球陆上绝大部分动物的体积大概就跟现在的老鼠差不多了。
到 这里你如果还觉得不够,认为我们的灵魂应该有更深一层的永恒的元素。那只有这样解释,正所谓有生必有死,若要脱离生死,这一点更深层的元素只能来自高维空 间,因为那里不受我们这个四维空间的制约,即这里的时空对它来说没有意义,所以它是不生不灭。既然是不生不灭而且来自高围空间,在这里它就是个万能的过 客。如此一位大员到我们这么个小地方干啥来了?还是那招,朝上看不清楚我们就往下看。一位大学教授跑到原始森林去跟一群猩猩混在一起干吗呢。他要统领这群 猩猩当山大王?不。他要把这群猩猩弄到城里来?不。他其实是去观察研究这些猩猩。啊,它是来体现人性的。在体现其间肯定不会随便发表什么意见或者做出什么 举动。于是在这一生中,我们灵魂里的这一点深藏不露且不生不灭的元素基本上就不会有任何的表现。一旦有表现,就会有奇迹的出现。
花粉敏感
花粉携带着植物的精子,其米压特高。在花粉季节它弥漫在空气中,被我们呼吸进体内。造成的主要后果是令我们体内的部分米 压奇形增高、能量被不断吸收。要是我们当中有谁本身是寒底,也就是其体内的平衡本来就向米压倾斜,能量偏小。他的心肺头颅因缺乏能量而出现病态,然后因为 这种病态而睡眠不足,于是更加调节不到平衡,以至愈演愈烈。明白其中道理后就知道其实应付办法极其简单,睡觉的时候装个热水袋用干毛巾包好垫在心背的下 面。让热水的不饱和二手能量升上来把体内那部分奇形的高米压给平衡掉。这样不但你可以睡个好觉,而且一觉醒来你因为身体已经平衡过来而精神抖擞,足以应付 新一天的挑战。当然在整个花粉季节里必须注意保暖,着了凉就等于受到内外夹攻,很容易就会败下阵来。
波粒二性与电磁辐射
二手能量是物质所产生的,其最大速度只能是光速,因为那也是物质的最高速度。以光速运动的粒子是无穷小粒子,是可以跟随光波的散射无穷细分下去的。光速还是粒子转化为米太的临界速度,因此粒子在这个临界点上是时隐时现的,固光有波粒二性,从电子身上就已经观察到了这一特性 (证据18)。如果把不同的二手能量混在一块弄出来一种超光速的信号,这信号经过一些物体时把这些物体的设米太加速成不饱和而令其 RM 降低,就会出现“哈奇森效应” (证据12)。
让我们来探讨一下电磁辐射。电子是二手能量的结晶,我们已经知道电子是以光速恒运动的(不管走直线还是原地打转)即电子的能量级与米太很接近。于是 米太对电荷的变化与运动会作出明显的反应,从而抑制其变化以保持稳定,目的是在正时间里将能量储存的程序顺利地进行,这就是磁场 (证据19)。米太的速度比电子的速度要快,所以产生的效果是立竿见影 (证据20)。 以量子的角度来看,把电磁作用的左手定则与右手螺旋法则结合起来我们可以看到一束电流里那些同向的电子之间是被相互产生的磁场束缚在一起以不至于被同性相 斥的电场作用力给拆散了。而在导体的末端,当正反向电流的频率高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反向电子的相遇,于是它们会被相互产生的磁场排斥。加上同性相斥的电 场作用,各自转个九十度背道而驰离开导体向外发射出去,这就是无线电的发射。这些电子都是直线向四面八方发射出去的,形成一个垂直天线以光速扩张的电子平 面。随着源头的高低压频率振荡,在这张电子平面上出现强弱相间的电子环。在这里米太的反应是在电子前进的直线上形成一个个以电子为中心的横截面磁场。直线 上那一点的电子强磁场就大,那一点的电子弱磁场就小、电子连续磁场也连续,电子断了磁场也断了。形成一个波浪磁场网,中间罩着一条电粒子线,这就是电磁波 的波粒二象性的本质。由于在原点出发时相邻两个电子之间就有夹角,在往外扩散过程中磁场会把电子不断细分来填补之间的空间。例如并排的三粒电子 a, b, c, 由于相邻的两粒电子之间被相互产生的磁场束缚在一起,b 会受到来自a和c的同等强度的拉力,在各自的直线运动中它们之间的距离扩大,于是b被一分为二,然后二分为四,再四分为八。其他电子的命运也一样,直到所 有电子都成为无穷小粒子。以线性的角度来看这个画面就显得更加自然,成了上下两块磁波中间夹着一薄片环状凹凸相间的电子面的三明治。
我们都知道物体的温度是其体内分子随机振动的激烈程度的表现。有振动就有电荷的反向相遇,就有电磁波的辐射。由于辐射是振动所引起,其强度不可能是连续的直线 (证据21) 所以黑体辐射的紫外灾难是杞人忧天。而且随机振动没有统一的方向性,所以热辐射是四面八方的。物体所发出来的辐射直接反映了其体内分子振动的频率。在这里还证明了一个事实,就是在与运动电子同一个坐标系里一样能感受到这看上去静止的电子所产生的磁场。
人们早就知道电磁波的频率越高其能量级越高反之频率越低能量级也越低,这里说的是二手能量。根据米太概念我们也知道二手能量是跟随物质的出现而出现的。物质出现的最初态,以光速运动的无穷小粒子所拥有的动能是二手能量的最高级且没有电荷。随后这些无穷小粒子相互结合在一起成为较大的粒子而减慢速度释放出二手能量,继而冷却成了乙米太以及电荷。这是一个二手能量冷却为电荷的过程,即电荷从零到100%的过程。所以频率越低即能量级越低的电磁波的电磁感应作用就越高,反之频率越高即能量级越高的电磁波的电磁感应作用也越微。于是就有了能有效利用低频率电磁波的电报,收音机,电视以及手机。而高频率的光波就被定义成了中性的光子。
物质的能量辐射就是物体内粒子相互把对方身上的能量一下一下的推出去释放掉令物体冷却的过程。其实物质从出现就开始一直在做这事情,这本是宇宙在正时间里的程序。
艾萨克·牛顿,丹尼尔·伯努利与自然力
在许许多多的自然力中,今天就挑最感兴趣的几种来说说事:我们已经明白米太是不断以超光速运动的,当然包括经过物体的时候。周围的米太经过一个物体 时对物体不起作用但对其同类,即此物体的设米太有影响。物体和它的设米太是不离不弃的,看起来有点像遛狗。当然物体是狗而设米太是牵着狗的主人了。它们谁 要离去都会把对方拉着共同进退。一旦分开这物体就破碎掉了。在作任何运动中要是设米太做主动或者一起做同步运动都是自然运动,作自然运动的物体感觉不到任 何力的作用。就象小狗跟着主人一起跑步,他们之间的绳子是垂下的。但是如果物体由于外在原因不能跟着走或者跟不上设米太的步伐物体就会感受到这个不能同步 的拉力。如果是物体做主动那就是非自然运动,例如由外力推动物体作加速运动。做这种特殊运动物体必须拖着它的设米太走,这个拖力就是惯性力。
流 体不动的时候处于其中的物质受到的压力各向相等。当流体流动时流体对前方的压力增加,对周边的压力就减少,流速越快对横向的压力就越小。其中奥妙伯努利在 几百年前已经弄了个明明白白。后来的飞机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在空气中飞起来的。我们已经知道物体的设米太是以超光速在本物体的基本范围内不断运动的,这样的 运动只能是打转。液体打转会形成旋涡,气体打转就形成旋风,那米太打转呢?以太阳为例,太阳设米太的基本运动范围是整个太阳系。在这个作圆周运动的米太流 体中,当然是距离太阳中心越近的点的速度就越快。身处这个流体中的无穷小粒子的设米太都会感到靠太阳中心一边的米太的速度比另一边快。于是米太流体对这个 无穷小粒子的设米太就产生了一个指向太阳中心的力!这,就是我们一直所说的向心力,重力或者万有引力。乖乖,原来牛顿寻找了几个世纪的钥匙其实在几十年后 就由伯努利挂在了同一棵苹果树上。只是在那树丫后面被挡住了视线,现在我们换个地方,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就一目了然。由于米太的最高速度是无穷大,所以太阳 的设米太也可以跑到无穷远点去,但那只是其中的无穷小部分。
记得上中学时听物理老师讲过这么个故事:曾经有一个城市的渡轮工会罢工。政府调 动了开军舰的水兵去开渡轮。这些水兵没有开渡轮的经验,掌握不好靠岸的角度和速度。结果都在靠岸的最后关头造成渡轮横向猛撞上了码头,弄得渡轮上人仰马 翻。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当渡轮沿着岸边前行跟码头靠得足够近时,在渡轮与码头之间的水流会突然湍急起来。其横向对渡轮的压力就突然减少,自然地船外侧的 水压就显得大了于是产生一个指向岸上的强大压力,便把渡轮给推撞上了码头。同样道理,当两个设米太相互对着转的夸克靠的足够近时。两者的设米太就会在它们 之间汇集成一股强烈的米太流,于是产生一个互指对方中心的强大压力以加速度把两个设米太拉在一起。这个压力和加速度在它们重叠前的瞬间达到最大值,进而超 越对方减速进行换位,同时产生反向力又各自拉回原位再来,就这样不断地重复着同样的动作。设米太如此折腾,两个夸克会怎样呢?当然就是狠狠地撞在一起弹开 然后又撞,撞完再撞没完没了。如果是两艘渡轮如此个撞法就不是人仰马翻那么简单了。船上所有的乘客,水手包括船长都会被抛下水,无一幸勉。也就是说一顿狂 撞之后两个夸克把身上可以轰掉的无穷小粒子全部轰掉。原来核聚变比裂变更加彻底的把彼此身上打酱油的无穷小粒子都给轰掉了。难怪核聚变释放的能量比裂变要 多出好多倍。现在真相大白,把夸克困在一起的核力也就这么一回事。对这种自然力的奥秘如果当年牛顿和伯努利有机会碰一下面可能早就可以搞定。有了这个为基 础,相信我们离操控核聚变以致驾驭万有引力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相生相克
物质产生二手能量,二手能量产生乙米太,乙米太产生母仪米太,母仪米太产生生命,生命又最终回归物质。我们把这整个过程中的五种产物“物,能,乙,母,生”称为米太中 的“五玄”。生命在出现的时候就已经经历过所有的这些阶段,所以生命都具有天性,也就是天生的对这个世界有一定程度的认知。古人的智慧还真不可小看,我们 把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套在五玄上看来一样管用,成了:物生能,能生乙,乙生母,母生生命,生命生物。然后就有:物克母,母克能,能克生,生克乙,乙克物。
古人利用五行的相生相克给东方带来了昨天的文明。我们也可以利用五玄的相生相克给人类创造明天的更文明。
让数字说话
在这里我们把注释6里的功课给做一下。结合经典力学中物体平移的动能、速率与质量的关系式:E=½mv2 与质能等价公式 E=mc2 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的结果。
e = ½ × |+M| × v2 当 v < c 时,e 是二手能量。M 是物质,物质的质量守恒,e 随 v 变。
+) e = ½ × |–M| × v2 –M 是反物质,其绝对值即质量与它的正物质相等。
—————————
E = 1 × m × v2 当 v ≥ c 时,E 为原始纯能量是定值等于 Mc2,m 是其转化成米太的质量,具相对质度,乃一变量: 0 ≤ m ≤ M。变换得 m=E/v2,m 随 v 变。亦得 v2=E/m,v 随 m 变,当 m=0 时 v2=∞ 即 v=±√∞ 于是有 c ≤ v≤ |±√∞| 。这里的正负号代表v的方向,也表示v以 √∞ 的速度就能征服无限大∞的宇宙,相反方向的结果就是产生出正反物质。
在 这个竖式里还包含着一个重要的等式:e+e=E,它有两重意义。明显地,其一就是正反物质相加在一起的结果。其二是在我们这个正物质地盘里要让物质和米太 发生相变,在 v=c 这个临界点上必须把 e 增加到2e。多加上来的那个e就是这个相变所必须的潜热 latent heat。
这个竖式就是完整的质能等式,它完全地表达了纯能量与物质通过米太互相转化的整个过程。或者说是在正时间里纯能量被冷却成质量储存起来的全过程。